【核心问题】 【重点】借款1000元不还,从法律角度看是可以立案的。根据我国法律,无论是小额借贷还是大额借贷,只要涉及到债务纠纷,债权人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法院裁决债务人履行偿还义务。
【立案条件】 1. 债权债务关系明确:债权人需要证明双方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,有借条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证据表明债务的存在。
2. 债务人拒绝偿还:债务人经催告后仍不履行还款义务,或者虽未明确拒绝但长时间未予回应和偿还。
3. 符合法院管辖权:债权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【司法实践】 实践中,小额借贷纠纷尤其是金额较小的案件,法院通常会受理,因为它属于民事诉讼范畴,只要符合法定的立案条件,法院都会依法立案审理。然而,考虑到司法资源有限,对于小额度的借贷纠纷,建议先行协商解决,若协商无果,再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【诉讼成本考虑】 虽然理论上1000元的债务纠纷可以立案,但由于诉讼成本(包括诉讼费、律师费等)可能大于债务金额,债权人可能需要权衡成本效益。不过,随着互联网法院等新型司法模式的推广,部分小额债务纠纷可以通过线上调解、简易诉讼程序等低成本途径解决。
【总结】 即便借款金额仅为1000元,只要债权债务关系明确,且债务人未履行还款义务,债权人就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,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立案。然而,实际操作中,债权人还需考虑诉讼成本,并尽可能通过非诉途径协商解决,或利用便捷高效的线上诉讼服务,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权益。同时,债权人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,确保在法律程序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诉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