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粒贷之所以会引发热议,首先要归结于它的“爆通讯录”这一做法。对于不少借款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种压力巨大的催款方式。简单来说,微粒贷在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,系统会自动向借款人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发送短信或电话催款。这一手段的目的非常简单——通过社交压力迫使借款人尽快还款。
但问题来了:微粒贷到底会打给谁呢?谁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“牺牲品”?
亲戚朋友:许多借款人常常在借款时,出于方便或者信任,会在申请时将自己的亲戚朋友添加到联系人中。微粒贷在爆通讯录时,系统往往会优先拨打这些人的电话或者发送短信。这些亲朋好友,往往会收到内容大致为“借款人未按时还款,请协助催促”之类的催款信息。
同事或商业伙伴:对于一些职业化的借款人来说,他们可能会在通讯录中添加一些同事或者商业伙伴的联系方式。无论是为了担保贷款,还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,这些人也有可能成为微粒贷催款对象。
其他联系人:除了亲友和同事,有些借款人会在通讯录中保留其他人的联系方式,比如邻居、远亲等。这些人也可能会收到类似的催款信息。
微粒贷之所以采取这一策略,首先是因为它希望通过借款人的社交圈来施加压力。对很多人来说,亲友的关心和商业伙伴的督促会促使其尽快还款,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。
但与此同时,这一做法也并非没有后果。借款人的社会关系可能因此受到影响,尤其是当通讯录中的一些联系人并不知情,或者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较为薄弱时。借款人可能会因此面临亲朋好友的指责,甚至影响到职场形象。
隐私侵犯:微粒贷爆通讯录的行为,虽然从合同条款上看是借款协议中的一部分,但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。通过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联系借款人的社交圈,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,甚至引发法律诉讼。
道德争议:对于一些人来说,微粒贷这种“爆通讯录”行为,似乎过于激烈且不道德。它不仅给借款人带来了压力,还可能让借款人的亲朋好友感到困扰。
按时还款: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确保按时还款。这是避免触发“爆通讯录”措施的最根本方法。
提前沟通:如果借款人预见到自己可能无法按时还款,应该尽早与微粒贷客服联系,寻求延期或者分期付款的解决方案,避免催款行为的发生。
谨慎填写通讯录:在填写通讯录时,借款人应当谨慎选择联系人。避免将不愿意被联系的人添加到通讯录中,以减少被“爆通讯录”的风险。
社会关系紧张: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借款人的社会关系可能受到影响。亲友可能因借款人的欠款问题而感到尴尬,甚至对借款人产生不信任。
信用受损: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,且爆通讯录的事件被广泛传播,可能导致借款人的信用受到极大影响,未来再借款时会遇到诸多困难。
法律后果:在一些国家或地区,爆通讯录的行为可能面临法律风险。例如,侵犯隐私权或非法催债可能会导致借款平台面临诉讼。
总的来说,微粒贷爆通讯录的行为,虽然具有一定的催款效果,但其潜在的法律和道德风险不容忽视。借款人在使用微粒贷时,需要谨慎考虑是否愿意承受这种社交压力。与此同时,微粒贷平台也应当在催款时,考虑到更多的人性化与法律规范,避免给借款人及其亲友带来过度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