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,他只是运气好。可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我们要从他月入千万的秘密直播间讲起。
在一次年终数据总结中,抖音官方曾披露一组惊人的数据:2024年某场直播中,九哥的单场成交额达到1278万元,点赞量突破3000万,而他的平均带货转化率,稳居同行业第一梯队。
九哥靠的是什么?
并不是极致低价、夸张吆喝或者擦边话题,而是“生活化叙事+极致人设打造”。
他会在直播中讲述自己早年打工的辛酸故事,也会在面对观众质疑时,坦诚回应甚至落泪。“九哥不是卖货,是在陪你聊天”——成为他直播间常驻粉丝的口头禅。
九哥的账号风格与其他网红迥然不同。他没有刻意塑造高大上的成功人设,反而在镜头前表现出极强的“烟火气”:不舍得打车、不舍得穿名牌,却舍得在员工结婚时给出五位数大红包;直播时一边吃泡面一边给粉丝发福袋;用方言跟观众唠嗑唠成了情感专家。
这套“极致接地气”的定位,不仅没有让他显得low,反而让用户对他产生极高的信任。
因为他满足了短视频时代用户最核心的一个心理需求:“认同感”。
九哥人设要素 | 用户心理映射 |
---|---|
方言交流 | 亲切感、归属感 |
吃泡面带货 | 实在、不装、不做作 |
帮员工圆梦 | 讲义气、有责任感 |
自爆失败经历 | 真诚、反差、可信赖 |
我们不妨来解析一下九哥爆款视频的共性:
开头三秒强冲击力:比如他曾在视频开头大喊“我今天亏了三十万!”,引发观众好奇继续看下去;
极强的剧情反转感:每条视频都像一部短小精悍的连续剧,比如前半段表现出他摊上了大麻烦,后半段通过努力逆转;
强代入感的生活细节:如“工地干了十年,今天第一次吃上牛排”,让普通观众迅速代入;
频繁的互动与回应:他几乎每天会用半小时回应评论区的留言,甚至在直播中专门为老粉开“私聊时段”。
很多人以为做网红就是直播卖货。九哥却另辟蹊径:
第一:变现不止于商品销售
他目前的变现形式包括:
自营产品(如定制款衣服、家居用品)
广告植入(与多个国货品牌深度合作)
线下品牌联名(开设九哥便利店)
情感IP孵化(与心理平台合作,推出“九哥情感树洞”栏目)
第二:复购率惊人
据九哥团队透露,他的直播间复购率高达72%。这是一个远超行业平均的数字,归功于他在产品背后的“人格标签”。比如他推出的“九哥洗衣液”,主打口号是“就像我妈做饭一样干净”。
第三:流量反哺产品
九哥并不把自己当主播,而是“产品经理+流量入口”,他会亲自参与选品、试用、拍摄产品体验视频,粉丝觉得“他在用,我也敢买”。
或许你想不到,九哥曾是东北一个普通工地上的搬砖工,月收入不到3000块。为了家,他干过保安、修车、当过地摊商贩。第一次接触抖音,是因为他儿子用他手机下了这个APP。他随手拍了一条自己在路边吃面的视频,竟然播放量破了10万。
起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更新视频,没想到凭借自然真实的表达、极具亲和力的镜头感,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。
他的第一场直播,只卖出了三瓶辣酱。但他硬是坚持了整整一年,终于等到了爆发的那个节点。
在2023年中,九哥曾因一场产品质量风波陷入舆论危机。当时他代言的一款电动牙刷出现大面积掉毛问题,导致平台投诉量激增,账号一度被限流。
面对危机,九哥没有选择回避,而是在直播中当众剃头谢罪,承诺“退一赔三”。这场危机反而成为他转型的拐点——“不怕犯错,怕的是你不认错。”
这也让他“讲义气、讲诚信”的人设更加深入人心,粉丝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逆势增长50万。
带火了一批中年主播:九哥的成功打破了“只有年轻人能红”的刻板印象,带动大量40岁以上用户进入短视频赛道;
重塑了中老年人设的内容形式:不再是“跳广场舞”、“讲鸡汤”,而是“讲真话”、“秀经历”;
推动“亲情消费”成为直播间的新赛道:比如他推广的“母亲节专属礼包”、“父亲专属剃须刀”销售异常火爆。
目前九哥正在布局以下方向:
推出纪录片式VLOG栏目《九哥的人生路》
筹备个人脱口秀专场
与出版方合作出版自传《我不是明星,我是九哥》
计划开设短视频孵化营,带新人主播
他的愿景很清晰:从“卖货网红”向“内容品牌IP”升级。
请记住下面这几点:
内容永远大于流量
真诚胜过技巧
人设不是包装出来的,而是长期坚持形成的
危机不是终点,而是品牌进化的催化剂
九哥的成功,不是某种奇迹,而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。他告诉我们一个现实:在这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,谁抓住人心,谁就抓住了一切。
如果你也曾在深夜刷到九哥那句朴实的“兄弟,早点睡”,请记住,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,告诉我们:哪怕起点再低,也能靠坚持和真诚,在流量的世界里,杀出一条血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