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朋友?你慷慨解囊借给他们一笔钱,心想着这只是小小的一次帮助,毕竟你们是好朋友,他们承诺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。结果,一天又一天过去了,对方始终没有动静。你第一次发信息询问,他们笑着回复:“忙得不可开交,等我有空了立马给你。”过了一个月,还是没有任何行动。你再打电话,他们却告诉你:“最近真的是经济压力太大了,下个月肯定能还。”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三个月,而你依然没有看到那笔钱回到你的账户。
或许你已经在这个循环中进入了“借钱艺术”的高级阶段。你开始有了对借钱不还的深入思考,或许这是他们的一种“哲学”——“只要拖得久,钱就能永远不还”。
有些人把借钱不还当作是一种“社交游戏”,甚至当作是一项“投资”,他们的借口天花乱坠,甚至编织出了一套完美的故事:“公司资金周转不灵”“亲戚出了点急事”“我家突然出现了大笔开支”……听得你简直都要开始为他们感到惋惜了。你开始明白,原来“借钱不还”可以有如此精湛的演绎,这种行为竟然能在某些人眼中成为一种极致的艺术形式。
“我真没钱,还不想还你。”这句话,才是最直接的表达。每个人都可以假装自己的经济状况多么糟糕,仿佛借钱后就可以给自己编织一个不必偿还的未来,而这就成了他们的“艺术”。
所以,借钱不还的背后,有一种智慧,那就是“拖”。拖得越久,可能你就越不敢追,越不敢催;拖得越久,或许你自己都不再那么着急收回欠款,最终他们便能够得逞,继续演绎他们的“人生喜剧”。
而有些人,甚至能够在借钱的过程中,巧妙地营造出一种“你帮我,我帮你”的局面。他们似乎总是能在适当的时机给你点小恩小惠,让你觉得他们是有良心的人,接下来,你便陷入了一个“借钱—还钱”的良性循环,直到你突然发现,你的钱从未真正回到你手中。
有时候,借钱不还甚至变成了一种“试探”,他们好像在测试你的耐心,看看你能坚持多久,看看你会不会因为面子、情谊而放弃追讨。每一次的延迟,都是对你的忍耐的考验。你愣愣地等着,他们却悠哉地在你旁边吃喝玩乐,而你却在心里逐渐积压着一种愤怒和无奈。
借钱不还,似乎成了一种“智商游戏”,而你,也许就是那个不知情的参与者。
但,究竟谁能走到最后,谁又会成为最终的输家呢? 只有你知道,自己曾被“艺术”过,也许你早已心生一计,准备好走出这场“借钱不还”的荒诞剧。